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ylss > 中新網四川

成都天府綠道國際自行車車迷健身節(jié)(新津站)開賽
2024年03月15日 16:09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15日電 2024中國·成都天府綠道國際自行車車迷健身節(jié)(新津站)15日在中國天府農業(yè)博覽園鳴槍開賽,自行車運動的速度與激情一頭扎進五彩斑斕的油菜花田。

  作為本年度的開幕之戰(zhàn),也是車迷節(jié)創(chuàng)辦15年來的第50站紀念站,新津站賽事全面升級,吸引了5000多名來自全國乃至全球各地的自行車車迷和健身愛好者。

 活動現場。成都市新津區(qū)委宣傳部供圖
活動現場。成都市新津區(qū)委宣傳部供圖

  汗水與激情 全球自行車迷新津“集結”

  據了解,車迷節(jié)創(chuàng)辦于2010年,是成都市體育局自主創(chuàng)辦的自行車全民健身品牌賽事,將自行車運動與天府綠道健身文化有機融合。創(chuàng)辦15年以來,已在成都市各區(qū)(市)縣共舉辦了49站,近10萬人次參與,賽事影響超百萬人。

  新津自古有“南方絲綢古道第一站”美譽,作為成都最具公園城市實踐價值的區(qū)域之一,建成綠道超270余公里、公園濕地群落1萬余畝,擁有發(fā)展自行車運動的先天場地優(yōu)勢。

  數據顯示,今年新津站的比賽吸引了來自全國乃至全球各地的自行車車迷和健身愛好者參與。比賽開幕當天,成都市內以市場主體為代表的40支隊伍參加團體組的比賽。

  值得注意的是,在16日進行的精英組78千米,青年組31.2千米,大師組15.6千米,女子組15.6千米,青少年甲、乙、丙、丁組和業(yè)余組的比賽上,多名來自歐洲的選手參加,與國內多個自行車俱樂部的專業(yè)車手同臺競技,在掩映在油菜花田里的天府綠道上揮灑汗水和激情。

 活動現場。成都市新津區(qū)委宣傳部供圖
活動現場。成都市新津區(qū)委宣傳部供圖

  賽事聯動創(chuàng)新辦賽 在綠道上感受世園魅力、世運精彩

  此次比賽主會場天府農博園,是成都世園會新津分會場所在地,賽事現場全方位融入了世園會、世運會元素,包括世園會知識有獎競答及花車、吉祥物展示,世運項目體驗等,踏青與運動氛圍拉滿。

  比賽場地現場,以天府農博園為依托,沿途繁花似錦、花團錦簇,自行車選手們穿梭在五彩油菜花田中,提前感受成都世園會新津分會場的靚麗風采,體味“我騎行我快樂”的運動樂趣。自行車比賽的另一邊,車迷健身節(jié)現場的選手、市民游客來到主會場中央區(qū)域,體驗飛盤、軟式曲棍球、棒壘球等8項世運項目挑戰(zhàn)賽,火熱開展另一場“比拼”,趣味十足。

  比賽現場的配套活動同樣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的注意:趣味嘉年華、車迷音樂(露營)歡樂派對、車迷節(jié)15年優(yōu)秀攝影展等活動令人目不暇接。后備箱集市、農副特產展銷、特色美食補給站等體育消費新場景,也被車友們簇擁。

 活動現場。成都市新津區(qū)委宣傳部供圖
活動現場。成都市新津區(qū)委宣傳部供圖

  發(fā)布自行車年度賽事、5條騎游路線

  本次開幕式上還首次發(fā)布了2024年新津自行車運動的相關賽事日程,除了本次“車迷節(jié)”,還有四川省青少年公路自行車錦標賽和四川省青少年小輪車自由式錦標賽,以及2024全國小輪車自由式錦標賽、騎游采摘大會,旨在打造新津自行車自主賽事品牌。

  值得關注的是,在現場,新津還首次發(fā)布了文化探索、賞花踏青、麥田守望、美食品鑒、運動生活之旅5條騎游路線,向市民游客推介極具新津特色的旅游騎行線路,全方位展示新津城市特色。

  “車迷節(jié)”開展期間,正值春暖花開時節(jié),天府農業(yè)博覽園人氣暴增,據透露,預計賽場周邊酒店預訂增長和餐飲消費增長將超過30%。(完)

  5條騎游線路

  1、文化探索之旅寶墩遺址——觀音寺——九蓮夢奇地——老君山——知美術館——老碼頭

  2、賞花踏青之旅紅石涵養(yǎng)濕地——百溪堰濕地公園——花舞人間——梨花溪風景區(qū)——心道天堂——希望·奧特萊斯——亞特波塞冬歡樂世界

  3、麥田守望之旅天府農博島——張河果園子社區(qū)——蕃薯藤Tina莊園——斑竹林景區(qū)——漁博安西——寶墩遺址(水稻)

  4、美食品鑒之旅白鶴灘國家濕地公園——花橋黃辣丁一條街——永商魚鮮——花舞人間——漁博安西魚頭火鍋——太平老街

  5、運動生活之旅四川省水上運動學!蚪蛳Mw育公園——諾威騎士馬術中心——遠拓新津白鶴灘濕地公園營地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