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四川新聞12月12日電 (王利文)“樹上的喜鵲叫喳喳,岳池的小姑要出嫁。”隨著四川清音《小姑出嫁》鼓板聲和悠揚的旋律響起,牡丹獎新人獎得主羅捷眼波流轉,一聲聲錯落的音節(jié)從喉間發(fā)出。她結合別致的哈哈腔、彈舌音和貫口等技巧,向觀眾講述岳池小姑在國際非遺節(jié)傳統(tǒng)婚嫁習俗展演中假戲真做,保護和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故事。
“《小姑出嫁》實質上是把傳統(tǒng)‘嫁’給現(xiàn)代、把家鄉(xiāng)‘嫁’給世界、把夢想‘嫁’給未來,充分現(xiàn)了文化自信。”談起這部以地方婚俗為窗口,勾勒出宏大的時代畫卷的作品,羅捷滿是自豪。正是憑借在這部作品中的杰出表現(xiàn),33歲的羅捷榮登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的全國賽事舞臺,一舉奪得牡丹獎新人獎。
羅捷出生于被譽為“中國曲藝之鄉(xiāng)”四川廣安岳池縣。當?shù)厍嚺d起于唐宋并歷經(jīng)千年沉淀,孕育出包含評書、車燈、荷葉、盤子、清音、竹琴在內(nèi)的豐富曲藝形式。這片肥沃的文化土壤滋養(yǎng)了一代代曲藝表演者,也營造了濃郁的曲藝氛圍。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羅捷,自幼便對唱歌跳舞懷有濃厚的興趣,領略各類演出魅力的過程中逐漸萌發(fā)登臺演出的夢想。
2009年底,岳池縣劇團放寬了招收演員的專業(yè)限制,并非“科班”出身羅捷憑借著優(yōu)越的嗓音條件通過層層選拔,最終加入了劇團。對于羅捷來說,磨煉功底與形成個人風格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像孩童學步、學語那般逐步積累。她從最基礎的眼神和肢體動作入手,一步一個腳印地探索,不僅精進唱腔、揣摩角色細節(jié)、打磨每場演出作品,還挑戰(zhàn)了自己原本并不熟悉的舞蹈技巧。到了2013年,羅捷開始系統(tǒng)地學習四川清音,逐漸熟練掌握了其獨特的八大調(diào)和演唱技巧。
![](/cr/2024/1212/883789693.jpg)
這些年來,羅捷還不斷帶著獨具民族韻味的曲藝作品走出國門。在第七屆巴黎中國曲藝節(jié)上,她左手掌握板和镲、右手以筷子擊節(jié)表演四川荷葉《秋江》,用婉轉動聽的唱腔講述南宋時期書生潘必正與女尼陳妙常之間的愛情故事,贏得了觀眾雷鳴般的掌聲,并獲得了盧浮“銀獎”。
“正是因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四川曲藝才能跨越語言引起世界觀眾共鳴!痹诤M獾难莩黾由盍_捷對地方曲藝的文化認同,也讓她感受到原生藝術形式的時代價值。在談及獨具特色的中國地方曲藝如何走向世界時,她表示,關鍵在于深入挖掘各地傳統(tǒng)經(jīng)典曲目,充分理解其文化底蘊的獨特性的同時,加強地方藝術人才的培養(yǎng)。
對曲藝的熱愛,使得羅捷的眼中總是有光。身為一名地方文藝工作者,她始終希望自己能站上更寬闊的舞臺,讓更多人感受地方傳統(tǒng)曲藝文化的美!白屓澜缈吹轿覀儍(yōu)秀的曲藝文化,領略到其中的真善美,這就是我想一直做下去的事情。”羅捷堅定地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