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

首頁 > shouye > 中新網四川

黃月:新編《芙奴傳》有新意,堅守傳統(tǒng)中守正創(chuàng)新
2024年12月19日 10:51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新編川劇大幕戲《芙奴傳》,原名《苦節(jié)傳》,由清代葉時章所寫的《琥珀匙》演變而來,是川劇彈戲四大本之一。此次《芙奴傳》的重排,由曾明祥擔任整理改寫工作,丁乙導演,邱永和作曲,梅花獎得主劉誼、肖德美,以及蘭家富、萬多等優(yōu)秀川劇演員主演。此劇通過演繹得畫、琴遇、游湖、罹難、逼院、寫傳、賣傳、哭墟、情聚等篇章,為觀眾獻上一臺視聽與舞美的盛宴。明代,陶芙奴與席賢春訂下婚約,席因母病離杭。杭州知府蘇冉覬覦芙奴貌美,羈押陶父,踢死陶母,并將芙奴送入菜花院為官妓以遂其私。陶芙奴得盲人賈連建議,將全家的冤屈寫成《芙奴傳》,由賈連傳揚民間。蘇冉見民憤鬧大,遂命衙役假扮金髯大王火燒菜花院,將陶芙奴送入府衙后院藏匿!盾脚珎鳌繁閭骱贾荩鸷贾菅膊焓返闹匾,經查實蘇冉罪行,依法嚴懲蘇冉。芙奴終得以與父親、郎君團聚。

  彈戲,又稱“川梆子”,是秦腔傳入四川后衍變而成的一種聲腔。川劇彈戲是川劇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川劇中以彈撥樂器為主要伴奏的演唱形式。以蓋板子為主要演奏樂器,并以梆擊節(jié),又被稱為“蓋板子”。川劇彈戲為板腔體音樂體制,屬梆子腔系統(tǒng),擁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濃郁的四川地方特色。用以表現(xiàn)喜悅、歡快、熱烈或悲或苦等情緒!盾脚珎鳌返膹团,在尊重傳統(tǒng)、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又融入諸多現(xiàn)代元素,讓觀眾在欣賞傳統(tǒng)經典的同時,用現(xiàn)代的眼光去發(fā)掘傳統(tǒng)戲曲的更多可能。

  一、堅持傳統(tǒng)求新意,代入情境豐富表演

  全劇以瞎子賣三友圖登場。瞎子是貫穿全劇的主要人物之一,向觀眾娓娓道來其得益于陶姑娘平日贈圖用以叫賣換些米錢。小生席賢春游西湖登場,被瞎子賣畫吸引。一打聽方知購得杭州才女陶姑娘佳畫,對繪畫之人心向往之。席賢春向瞎子打聽陶姑娘,瞎子聽聞聲音乃厚道之人,遂告知。此時的小生身姿翩翩,春心蕩漾。席賢春與陶姑娘琴遇一場,陶姑娘彈著琵琶吐露心聲,哀傷對空彈唱,奈何春景盎然春心也蕩漾。忽聽聞樓上有人應喝,原是席賢春吹玉管回應有人,好一個琵琶玉管兩和睦。此處的樓上,正是傳統(tǒng)戲曲中一桌二椅的靈活應用,用一桌的高度,搭配以一長簾幕布,便可營造出樓上的情景,可謂簡約不簡單,觀眾也看得明明白白。運用簡單的道具象征性地表示舞臺景物,既可為演員的表演提供自由空間,又便于舞臺時空的轉換。

  席生假意失掉手扇,芙奴心知肚明他故意丟下,陷入揀與不揀的害羞情境。芙奴得扮演者劉誼老師將少女情竇初開的嬌羞融入細碎小步,配合彈撥奏樂,這來回地踱步恰似那揀也不揀的害羞情境。席生假意扔扇以為求得芙奴賜畫為真,陶姑娘遂拾扇而觀,見洋洋灑灑一詩“胸羅書萬卷,相伴一瑤琴。無意攀丹桂,但求得知音”,陶姑娘感嘆于席生才情,亦得見知音,遂芳心暗許,席生亦表露心聲,二人約定后天端陽五月五西湖見陶雙親。

  五月五,陶姑娘彈琴在前,雙親緊隨其后,與船夫四人泛舟西湖。四人腳步輕快,身體微微晃蕩,將這坐船的實景結合傳統(tǒng)戲曲的虛意合二為一,也將觀眾帶入情境之中,帶給觀眾視覺感官融為一體的美好感受。陶家一行人乘船游西湖的場景,讓人聯(lián)想到《白蛇傳》中的游湖場景,兩出戲游湖場景如出一轍,看來川劇傳統(tǒng)戲對游西湖代入角色情感甚是喜愛。

  二、彈戲唱主角兼五腔融匯,生旦凈丑齊登場

  本是大好一幅陶家人泛舟游西湖的美好畫面,硬生生被跳出來的小丑蘇冉煞了風景。杭州知府蘇冉以丑角應工登場,見芙奴如花美貌,遂起賊心意欲霸占為妾,自己打著算盤盤算著,丑態(tài)畢現(xiàn),引得臺下觀眾哄堂大笑。

  另一面,芙奴及家人等至太陽西下也未見席生身影,幸得瞎子趕上送信,眾人知曉緣由,更嘆服席生為人不凡。瞎子表演的唯恐陶父怪罪的場景,慚愧道謝打牙祭的表演沿襲了川劇奇妙而有趣的表現(xiàn)手法,逗得觀眾笑聲不斷,滿堂喝彩。結合后續(xù)瞎子表演時穿插俚語,“吃了飯再走嘛”“好方人哦”,此皆為個性化語言取得的喜劇效果。將瞎子眼雖瞎心卻不瞎不黑似明鏡,知恩圖報又不失詼諧幽默的人物性格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與同為丑行應工的蘇冉形成鮮明對比。

  芙奴被蘇冉軟禁菜花院,蘇冉似跳梁小丑繞舞臺走上一場,向張媽打聽陶芙奴,甚盼撮合。芙奴對蘇冉哭述申冤,卻不知蘇冉是禍首。蘇冉此時蓄謀已久,乘人之危,與芙奴申冤事假,逼芙奴為妾是真。芙奴猛醒悟家中突然遭難的緣由,全賴狂徒蘇知府。此時芙奴叫郎天不應,叫地地無聲。陶芙奴抱著最后一絲希望道出已與席賢春有婚約在身婉拒,倒激起蘇冉一番好勝。蘇冉叫囂與席生同窗三載,讀書不及席生遂買官壓過席生,今更欲霸占芙奴為先。芙奴亦只好假意迎合先保全自身,一聲大人叫的蘇冉血熱心跳就想霸芙奴為己有,兩人繞一桌二椅你追我躲,芙奴臨危不懼,蘇冉丑態(tài)百出。正應了川劇丑行中“鼻抹白,心變黑”。

  幸得瞎子幫助,芙奴含淚寫《芙奴傳》寫盡蘇冉罪狀,寫盡蘇冉狼心狗肺多污垢,交由瞎子傳唱民間。芙奴寫述罪狀前的一段唱,悲憤痛斷腸。此處根據芙奴扮演者劉誼老師透露,實為用了高腔曲牌《香羅帶》來表達人物的心情,最后又回到了彈戲,這樣的處理讓角色更加豐富立體。劉誼老師這段唱唱盡芙奴心中冤屈,唱盡芙奴的孤單弱小和無助,只盼正義早把邪惡收。

  瞎子賣傳,恰逢巡察史到杭州,巡察史以凈角應工,畫著標志性的包公臉譜,這也為接下來巡察史徹查傳聞、秉公辦案、懲治蘇冉埋下伏筆。

  三、服飾妝造貼合人物,恰到好處情緒外化

  早期芙奴一身大紅服裝扮,大紅色也是喜慶、熱烈的代名詞,配合芙奴的動聽彈唱,一雙妙手生花。話說一個戲曲演員不僅要有好的嗓音,還要有一雙靈巧的手。川劇舞臺上指法的表演是極為豐富的,通過手指的表演可以準確地表達戲中人物非常細膩的內心活動。可見芙奴猶豫揀扇之時的指法表現(xiàn),將一個活潑可愛、不諳世事、傳情達意的天真少女塑造得生動有趣。到后期逼院一場,此時芙奴出場,一襲白色素衣裹身,立刻將人物孤單清冷無歡顏的形象呈現(xiàn)觀眾眼前。這是對母親枉死、父親下獄的悲傷至極,再不是以往著紅衣服的嬌俏歡快的少女。

  席生也由最初的淡色小生服飾裝扮到后面哭墟一場的一襲藍衣,是席生從以往與芙奴相約廝守的歡欣到現(xiàn)今痛失心愛之人的悲痛轉變,戲曲是講究美感、技巧的藝術,席生乃一介書生,看著火光沖天,看著菜花院化為瓦礫場,席生將紗帽一扔,水發(fā)橫甩,跪步哭天搶地,心中悲憤痛恨難當。這些均是人物情緒的外化體現(xiàn),深刻體現(xiàn)人物當下心情。

  落難前后的陶父的衣著也是對比強烈,凸顯人物當下境遇的。好在席生與陶父一番對話合計,于公堂之上與蘇冉對證,控訴蘇冉逼良為匪,強搶民女,蘇冉大怒欲殺三人,幸得巡察史查明實情秉公判案,芙奴與席生、父親三人終團圓。

  整臺戲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聽覺融為一體的美的享受。不論女主角芙奴的出色演繹、男主角席賢春的才華橫溢、蘇冉小人的奸詐可惡、瞎子賈連的性情真善,都被表演老師們扮演得恰到好處,傳承經典之中不乏新意,不失為一出優(yōu)秀的新編傳統(tǒng)大戲。(作者系戲劇評論員黃月)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